返回主页 Sun

bt365手机官方网站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试行)

  [  教学管理部   ]   发布时间:2017-09-01

 

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院本科学生的选课过程,根据《bt365手机官方网站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课程分类
第一条 按照本科培养方案的分类,本科生的课程共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二大类。课程类别及修读要求按本科培养方案执行。
第二条 必修课程是为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而要求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
第二章 选课原则
第三条 学生需经过注册并取得学籍后才能参加选课,学生休学期间不具备选课资格为均衡学业负荷,保证学习质量,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必修课程和学位课程不得高于35学分(含重修课程),并优先保证重修课程的修读。
第四条 学生应根据选课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选课,对因个人原因错过选课时间而造成未能选课的,或者错选的,不再进行补选。
第五条 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对各类课程的修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规定了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要求的最低学分数。学生在选课时,应首先了解所选课程对先修课程的要求以及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自己各类课程已修读完成的学分数,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选课。
第六条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一般需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进程修读必修课程,学生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修读的课堂,但其中部分不开放选课的课程将在预选阶段直接预置且不允许更改,学生应该严格按照课表要求上课和参加考核。
第七条 学生不按教学进程修读,多修或少修、提前或滞后修读时,必须由本人申请,并提交选课计划,经教学管理部审查,报学院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由教学管理部备案。要求提前选学有前导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通过前导课考试。
第八条 选课结果作为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参加选课且中选的学生方可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第九条 凡选中的课程应参加该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学习,凡无故不参加的成绩以零分计。上课时间完全冲突的课程,只能选择其中一门;上课时间部分冲突的课程,学生须填写《bt365手机官方网站学生选课申请单(非选课阶段)》,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并经学生所在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后可以部分免听的,于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由学生本人交到教学管理部办理选课。每周冲突时间不得超过该课程课堂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不得减免专业必修课程及实践类课程(含实验)上课时间。
第十条 选修课选课学生人数不足20人(外语类、艺术类专业选修课程除外)时不再单独开课,选择该类课程的学生须改选其他课堂或课程。特殊情况必须开设时,要经教学管理部批准。
第三章选课组织
第十一条 学生网上选课工作由教学管理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选课前,辅导员应指导本学部学生的选课,向学生讲解课程设置情况,明确选课时的注意事项和问题。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避免造成学生选课的漏选和错选。
第十三条 有休学、停学等学籍异动的学生,须在提交休学、停学申请的同时提交退选课程申请,以便删除所选课程,否则所选课程将按零分计,下一次选该课程按重修计。
第十四条 复学的学生应在每学期开学二周内到教学管理部填写《河北科技大学了理工学院学生网上选课申请单》,并办理选课手续。
第四章 选课程序
第十五条 学生应通过上网和查阅选课手册主动查询每学期的课程开设情况,确定需修读的课程名称、课程号和课序号。
第十六条 学生在选课之前应仔细阅读选课手册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详细查看选课限制说明等,以免选择了不符合要求的课程。
第十七条 选课分为预选、正选、补退选三个阶段,预选和正选在学期末进行,补退选在下学期初进行。
(1)预选阶段:选定下学期计划要修读的课程。
(2)正选阶段:对预选人数超过课容量的课程进行随机抽签,没有中签的同学须在下一阶段继续选择其他课程。
(3)补退选阶段:对所选不满意的课程进行退选、改选和补选,重修课程的选择也在此阶段进行,一般安排在开学后的前两周进行。
第十八条 学生应在开学第四周上网确认、打印本人课表,作为选课凭证及考试备查。如发现课表有问题,要及时向学院教学管理部反映,逾期一周不予办理。
第十九条 特殊选课遗留问题须在每学期第六周以前报教学管理部审批解决。选课数据于每学期第七周转入成绩管理系统,生成成绩登记表。任何人不得对成绩登记表进行修改。
第二十条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需要在非选课阶断选课的,学生须填写《bt365手机官方网站学生选课申请单(非选课阶段)》,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并签字批准后方可进行选课。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学管理部负责解释,自二〇一七年九月一日起执行,原《bt365手机官方网站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废止。
 

学院首页 学院概览 组织机构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开放办学 学生工作 党群工作

bt365手机官方网站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院本科学生的选课过程,根据《bt365手机官方网站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课程分类
第一条 按照本科培养方案的分类,本科生的课程共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二大类。课程类别及修读要求按本科培养方案执行。
第二条 必修课程是为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而要求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拓展学生知识结构,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
第二章 选课原则
第三条 学生需经过注册并取得学籍后才能参加选课,学生休学期间不具备选课资格为均衡学业负荷,保证学习质量,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必修课程和学位课程不得高于35学分(含重修课程),并优先保证重修课程的修读。
第四条 学生应根据选课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选课,对因个人原因错过选课时间而造成未能选课的,或者错选的,不再进行补选。
第五条 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对各类课程的修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规定了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要求的最低学分数。学生在选课时,应首先了解所选课程对先修课程的要求以及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自己各类课程已修读完成的学分数,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选课。
第六条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一般需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进程修读必修课程,学生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修读的课堂,但其中部分不开放选课的课程将在预选阶段直接预置且不允许更改,学生应该严格按照课表要求上课和参加考核。
第七条 学生不按教学进程修读,多修或少修、提前或滞后修读时,必须由本人申请,并提交选课计划,经教学管理部审查,报学院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由教学管理部备案。要求提前选学有前导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通过前导课考试。
第八条 选课结果作为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参加选课且中选的学生方可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第九条 凡选中的课程应参加该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学习,凡无故不参加的成绩以零分计。上课时间完全冲突的课程,只能选择其中一门;上课时间部分冲突的课程,学生须填写《bt365手机官方网站学生选课申请单(非选课阶段)》,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并经学生所在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后可以部分免听的,于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由学生本人交到教学管理部办理选课。每周冲突时间不得超过该课程课堂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不得减免专业必修课程及实践类课程(含实验)上课时间。
第十条 选修课选课学生人数不足20人(外语类、艺术类专业选修课程除外)时不再单独开课,选择该类课程的学生须改选其他课堂或课程。特殊情况必须开设时,要经教学管理部批准。
第三章选课组织
第十一条 学生网上选课工作由教学管理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选课前,辅导员应指导本学部学生的选课,向学生讲解课程设置情况,明确选课时的注意事项和问题。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避免造成学生选课的漏选和错选。
第十三条 有休学、停学等学籍异动的学生,须在提交休学、停学申请的同时提交退选课程申请,以便删除所选课程,否则所选课程将按零分计,下一次选该课程按重修计。
第十四条 复学的学生应在每学期开学二周内到教学管理部填写《河北科技大学了理工学院学生网上选课申请单》,并办理选课手续。
第四章 选课程序
第十五条 学生应通过上网和查阅选课手册主动查询每学期的课程开设情况,确定需修读的课程名称、课程号和课序号。
第十六条 学生在选课之前应仔细阅读选课手册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详细查看选课限制说明等,以免选择了不符合要求的课程。
第十七条 选课分为预选、正选、补退选三个阶段,预选和正选在学期末进行,补退选在下学期初进行。
(1)预选阶段:选定下学期计划要修读的课程。
(2)正选阶段:对预选人数超过课容量的课程进行随机抽签,没有中签的同学须在下一阶段继续选择其他课程。
(3)补退选阶段:对所选不满意的课程进行退选、改选和补选,重修课程的选择也在此阶段进行,一般安排在开学后的前两周进行。
第十八条 学生应在开学第四周上网确认、打印本人课表,作为选课凭证及考试备查。如发现课表有问题,要及时向学院教学管理部反映,逾期一周不予办理。
第十九条 特殊选课遗留问题须在每学期第六周以前报教学管理部审批解决。选课数据于每学期第七周转入成绩管理系统,生成成绩登记表。任何人不得对成绩登记表进行修改。
第二十条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需要在非选课阶断选课的,学生须填写《bt365手机官方网站学生选课申请单(非选课阶段)》,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并签字批准后方可进行选课。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学管理部负责解释,自二〇一七年九月一日起执行,原《bt365手机官方网站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废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70号,邮编:050018
电话:0311-88632211 传真:0311-88632209
邮箱:zx_hbklg@163.com
版权所有:bt365手机官方网站
Copyrights(c) Polytechnic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